有关“起跑线”与大学生现状问题的分析

  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有关教育现象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今天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老师整理了有关论文,以供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创作时进行参考。

  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慢慢被年轻家长及社会各界所重视。伴随着“再穷不能穷孩子”及“小神童”的炒作,背唐诗、背英语、练书法、学绘画、学钢琴等,社会上各种培训班风起云涌,家长跑得团团转,孩子苦得哇哇叫,结果如何呢?结合90后大学生的现状,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关键词:起跑线 90后 教育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源自世纪之交,由当时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根据脑研究成果,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儿童早期发育政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多年来,这句口号一直深入的影响着中国父母,21世纪初始,各类早教、培训中心、补习班像雨后春笋般开遍了大街小巷。然而,十多年过去后,许多家长、学者开始意识到了过多、过早开发孩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90后作为“起跑线”下长大的一代,让我们看到了诸多问题。

  一、起跑线背后的问题

  90后大学生,正是在起跑线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和大量的跟踪调研,整理归纳了以下三点高发的问题。

  1、自我规划能力不足;90后的孩子大都独生子女,在家人的宠爱和规划中成长,很多学生表示,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被父母和学校所设计好的,从兴趣培养到参加各类辅导班,只要服从便好。来到大学后,这些学生明显呈现出迷茫、无助的态势,对未来没有规划,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仅仅能为自己制定短期计划,很少作长期规划。

  2、个人主义,追求物质;在一份针对大学生就业薪酬期望值的调查表中,有大学生的期望薪酬达到每年20万左右,可见他们对个人生活水平及自我期待较高,但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部分学生认为人生必须要实现自我价值,高收入、优生活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也有学生则认为理想有,但不必远大,只求对得起自己和亲人朋友。

  3、心理问题高发;缺少了中学阶段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习惯了课外补习班的学生无法自主学习,成绩随之受到影响,日积月累,自信心受挫。另一方面,在过去的12年学习生涯中,学生一味只记得跑的更快,忽视了与人的交流,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不少由于交流不畅而引发过激行为的案例。

  二、导致“起跑线”误读的原因

  当年提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韦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一个误区。然而这个误区已经被中国万千父母沿用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误读?

  1、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不适应

  尽管多年来教育制度在不断更新,但总体上讲还是比较落后,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在读书期间,一些懂才艺、有特长的孩子相对会受到更多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变相引导了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学得越多、越早就越会有利于孩子成长。另一方面,国家一直都在致力于为学生减轻负担,但是,几乎所有学校在考试之后都会进行名次排序,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排序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2、素质教育与应试制度的不平衡

  笔者向大学生了解了他们在中学期间的艺术类课程学习情况,令人惊讶的是,95%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中学期间音、美课程形同虚设,偶尔上课也仅仅是欣赏,大部分时间被主课老师瓜分。只有个别艺术类专业学生表示中学阶段有认真接触了相关课程。2015年夏天, 5位中国老师“接管”50位英国中学生的新闻传遍各大媒体,中国老师认为英国学生缺乏雄心、纪律散漫;而英国的学生则认为在中国老师面前他们没有自尊感,他们的需求不被理解,没有发言权,就像一个机器人。我们暂且不论英国学生如何,反观中国教育,似乎确实缺乏了一点人情味,无论是讲课、作业,还是剥夺艺术类课程,老师似乎从来不需要征求学生意见。同时很多地区的中学都被分为三六九等,一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被冠名“重点中学”,家长孩子为了能挤入重点中学而拼尽全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最后导致学生分布不均、学校优劣差距愈加严重。而考试也是最终的选择途经,在这种时候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致使考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励,素质教育化为空谈。

  3、评价体系与个人成长的不平衡

  随着社会对孩子评价的日益尖锐,导致许多家长都有一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心理,比如认为提早让幼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发展交际能力;让幼儿进入早教中心能发展孩子视觉、听觉各方面能力等。殊不知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需要持续且协调一致的关心,而只有陪伴身边的父母才能如此。过早的将孩子送入早教、幼托机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幼儿时期拼才艺、中学时期拼成绩,孩子的一生都一直在与人竞赛,而这种竞赛远远超过了他们心理、身体的成长节律,容易引起心理扭曲。曾经有一个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涉及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负面情感问题,结果显示,80%的孩子表达了自己不想在否定声中长大;31、09%的人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自己谈话;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和贬低自己表示不满;5、16%的孩子指责父母动不动就威胁自己。不良情绪下的孩子轻则产生厌学情绪,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甚至引发冲突事件。

  “起跑线”的误读和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给予了一个高压、不信任的环境,家长们互相攀比、学校们互相对比,整个大环境都在追求分数、追求上线率。

  东方的爱是成功,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弥补自己人生“不成功”的缺憾。社会模式下的成功观也更青睐于横向比较,将超越定位为幸福的根本。这种成才观、幸福观,投射到教育上面,便形成了功利主义色彩。而诸如此类的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加速着“起跑线”的误读,加剧人们对孩子未来的恐慌。只有平衡心态,放缓步伐,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理解“起跑线”,方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川平《大学教育改革与教育制度创新》[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12):62,102

  [2]杨宁《对“起跑线”隐喻的分析及批判》[J].中国教育学刊 2012(06):29-30

  [3]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2004,10

  [4]蔡连玉《教育起跑线:理论澄清与实践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3-5

推荐简章

更多

    相关文章

    0/300
    精彩留言
    暂无数据
    暂无留言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题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4年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 2024年郑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 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