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学校适应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最近几年,大量在职人员参加教育学在职研究生专业学习,他们在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论文阶段后就会顺利毕业获得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老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论文阶段,整理了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以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不断增大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推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寄宿制学校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等问题上成绩显著。同时也普遍存在生活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安全隐患大、师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工作负担加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寄宿生心理状况不良等弊端。如何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晋中市榆次区300名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学校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56.8%的寄宿生适应住校生活,有43.2%的寄宿生不适应住校生活,因此研究农村学生学校适应问题并提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学生的特质焦虑倾向越强,越倾向于外控,则他们的学习适应性越差。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由于在家庭或学校集体中人际关系紧张,逐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学生自我中心、自卑、心胸狭隘、孤僻、神经质、攻击性强、期望值过高等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

  (二)家庭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家长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关注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受教育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内容和沟通方式。而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低,直接影响了家长关心和教育孩子的倾向。家长通常仅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吃住、安全等问题,极少与老师交流孩子学习、生活、心理变化等情况,主观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负全责。此外,在孩子的住宿问题上,家长在于孩子沟通时只关心食宿情况,而很少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等问题。

  (三)学校因素

  1.学校环境

  硬件条件对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调查显示,榆次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只有校舍,缺少相应配套设施,寄宿学生在住宿、饮食、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基本生活条件缺乏,学生无法安心学业。相反,在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管理较为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在住校期间想家的比例较低。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优良的生活条件可减轻学生离家之后的不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师生关系

  对寄宿学生来说,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至关重要。Brich等人研究发现,冲突型的师生关系与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性困难显著相关,而密切型的师生关系与青少年良好的学校适应显著相关。而被调查的大部分学校尽管教师满编,但教师结构队伍单一化,生活教师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甚至相对学校没有生活教师配备,就需要每位在岗教师对寄宿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也在客观上加大了普遍教师的工作负担。

  3.同伴关系

  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寄宿生活的开始阶段普遍存在对寄宿不适应,这是由于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决定的:该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尝试独立地生活并开拓自己的世界,处理亲子间的给与于接受关系外,还增加了师生间的教导学习及伙伴间的互相来往关系。虽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及很强的依赖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但是朋友教会儿童了解情绪的暗示作用,有利于儿童身体和认知的发展,这是父母所不能代替的。

  二、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学校适应性问题,政府应该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学校应从软硬件环境建设和相对和谐的师生和同伴关系建立等方面入手,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学校整体素质,调整教师管理方式,共同促进农村学校寄宿生的学校适应性。

  (一)加大政府相关资金投入,提高政策保障力度

  调查表明,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医疗等多方面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提高。而这些问题寄宿学校多数不能自身解决,而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国家必须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有序、良性发展。此外,为使农村寄宿学校发挥更大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单靠政府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还需全社会的关注。

  (二)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要改善寄宿生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完善学校设施,保障后勤生活,加强制度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设置专职的的生活教师。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师编制,设置专职生活教师,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更好的照顾学生生活。三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寄宿制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是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直接行为人,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生活适应能力,对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至关重要,这也对寄宿制学校教师提出了更好要求。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达到自我实现,获得赞赏与肯定。使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五是构建心理咨询,疏导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要。

  (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对学校的认识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改善寄宿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条件,一是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素质。二是要加强家校沟通,强化家校合作观念。让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成长,并通过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关心,减轻学生的想家情绪和心理焦虑。三是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联席活动制度,并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家校合作活动,拓展家校交流渠道。

  (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说,良好的同伴关系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孤独压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减轻学生心理焦虑,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生活。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并可以提高学生个体的自尊感,给彼此提供情感支持和宣泄的机会,弱化压抑和焦虑情绪。因此,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兆山,王守纪,张海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7-171

  [2]徐富明,于鹏,李美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

推荐简章

更多

    相关文章

    0/300
    精彩留言
    暂无数据
    暂无留言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题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4年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 2024年郑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 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