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是长沙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院之一,其办学始于1956年交通部长沙航务工程学校港航专业和电力工业部长沙水力发电学校水电专业。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成长沙理工大学,随即成立水利(河海)工程学院。2021年9月10日,水利(河海)工程学院调整组建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领导关怀

  杜家毫、谢建辉、吴桂英、朱忠明、张剑飞等领导,以及教育厅、科技厅、水利厅、交通厅、自然资源厅、团省委等共计30余位省、厅领导先后视察学院。2018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视察时叮嘱学校要充分发挥水利学科优势,抢抓机遇,更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学科

  在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我校水利工程专业设置最全,涵盖水运、水利、水文、水务、水环境、水信息,拥有湖南省唯一“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湖南省唯一“土木水利”专业博士点、湖南省唯一“水利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市政工程”二级博士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水利工程”学科获评B-,位列全国第15名,入选2018年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其所属的“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始3+2本硕联合培养,2022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开始“智慧水利”国际创新人才博士联合培养,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式和“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二个通过认证的港航专业,2020年艾瑞深校友会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全国第3,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7,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排名并列第4,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6。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14,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排名第18,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18,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999年开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23,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9。

  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2022和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均评为B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起源于学校1979年开始本科办学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和“船舶机械”专业,港航专业设有“海洋工程”方向,“船舶机械”与学校其它机械类专业融合,2017年新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智慧水利、智慧城市全面布局新工科领域,2021年开设的新专业,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为B级。

  四、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29人,另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外籍教授6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4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43%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70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3人,交通部“吴福-振华”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各2人,湖南省省级人才计划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1人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湖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

  五、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利、水运、水环境实验中心,建设有17个教学科研平台。

  ■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洞庭湖分中心

  ■长沙理工大学广东金东海集团国家级工程教育中心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水利部湖南水利职业培训中心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智慧绿色水运水利教学科研”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湖南省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水利工程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水利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水安全战略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水运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湘潭水文站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五陵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长沙理工大学无人机研发应用中心

  六、人才培养

  1956年开始办学,1979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20开展培养水利特岗生,培养的学生在“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大小洋山深水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湾大桥”、“白鹤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雄安新区建设”、“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中表现出色,同时也是“斯里兰卡港口城建设”、“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疏浚”、“蒙内铁路”等多项海外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成为了“交通强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美丽中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系统业务精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大型国企央企管理骨干和众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涌现出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杰出校友。201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纪录片《伶仃洋上的两千个日夜》,采访的10余位建设骨干中有两位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三种精神”闪亮超级工地》为题报道我院毕业生奋战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2019年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生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2021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两位毕业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七、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自建院起,一直致力服务于湖南“一湖四水”的开发与保护。从1980年江垭和涔天河水库,到1982年湘江500吨级航道、1987年洞庭湖濠河口治理、1995年湖南首个航电枢纽“湘江大源渡”,再到如今的湖南投资最大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洞庭湖生态疏浚工程”和湘江3000吨级航道工程,学院均承担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任务。60多年来,先后解决了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200多个港口、水利水电工程、航运枢纽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相关技术辐射运用到长江、珠江干支流、松花江、钱塘江、湄公河、几内亚等相关水运水利工程建设,产生2000多亿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新时期,学院坚持“四个面向”,以水利、水运、海岸海洋工程建设、水安全战略、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需求为牵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形成岛礁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面向经济主战场,解决国家重大水运水利工程难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水旱灾害防治智能决策技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形成水安全保障理论体系和技术装备。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进校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本,获发明专利50余项。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签署了3+2本硕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签署了博士联合培养协议,每年定期派学生前往国宾夕法尼亚州东斯特劳兹堡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进行短期访学,2021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始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进行“智慧水利”博士联合培养。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多所大学展开了科研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派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交流生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工程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九、文化传承与创新

  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凝练出“共治江河湖海,同建绿水青山”学院文化,形成了“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精神品质,“用‘大禹’的精神干事业,用‘水滴’的精神做学问,用‘海河’的精神处世事”的学院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水利学子。

招生简章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共 2 篇简章
更多
3年
学制
5.25万
学费
湖南 
周末班 ...
3年
学制
3.60万
学费
湖南 
周末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