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临床医学院

  一、教学工作概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虽然成立于1964年,但教学工作可追溯到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创立之时,前身为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要承担中医学专业的教学任务。1986年,实行“院系合一”管理体制,更名为医疗一系,1997年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

  经过55年的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我院教学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无论是教学积淀还是师资队伍,均具备雄厚的力量;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都已形成齐全丰满的架构;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材主编,都获得骄人的成绩;无论科研立项还是教学成果,都是硕果累累;无论教学规模还是培养质量,均为国内同行佼佼者。55年来,我院教职员工以启山林、破风浪的气概积极做好教学建设工作,俨然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医教研齐头并进的临床医学院。

  二、雄厚的教学积淀及师资队伍

  经过55年的的不懈努力,我院通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来完成自我不断积淀,由仅承担本科教育的单一层次人才培养发展到成人本科、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教育培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由中医学单一学科专业发展到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六个一级学科组成的多元化齐全的学科专业架构;由初期的1名博导和7名硕导组成单薄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到现今的57名博导和171名硕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由一片空白发展到如今的拥有三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两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五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强大而丰富的教学积淀。

  我院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注重学术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全面提升教学能力为主的业务培训,优化教职员队伍结构素质,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逐渐构建一支可为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大学及学院型医院提供有力支撑的教师队伍。我院现有专业临床课教师总人数为524人,其中教授142人,副教授219人,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妇科学),4个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除了邓铁涛、周岱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我院还拥有2名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3名全国模范(优秀)教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位珠江学者青年学者的优秀个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开展高强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齐全的学科专业架构

  经过55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我院学科门类逐渐增多,专业架构不断齐全,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以及医学技术6个一级学科以及项下的二级学科20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19个。

  作为主干专业,中医学是我院立院之本,但建院初期我院承办的五年制中医专业五个年级仅1024人,层次单一,规模较小。为了进一步拓宽办学规模,缓和中医人才的供求矛盾,我院分别于1987年、1988年和1991年分别开办中医骨伤专业、中医五官专业以及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不断丰富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内涵。1999年,我院对办学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来的五年制中医学、中医五官科学2个本科专业合并调整为“宽口径”的中医学1个专业,并进行后期分化,目前共有六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为了进一步创新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于2010年以培养“较高中医传承能力的高素质临床人才”为目标,遴选成立了中医学专业实验班,2015年改名为“铁涛班”;顺应国家医教协同发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我院2015年将原来的中医学专业七年制进行转型升级,与卓越中医师教育计划相结合,开始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与九年制的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提升,我院的中医学专业已成为教育部“双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以及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我院申报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并于2004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中西医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我院2016年始承办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医学影像学专业与眼视光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于2017年开始招生、而眼视光学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生。 迄今为止,我院开设有中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八年制、九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以及眼视光学专业,构建一个学科齐全、医理交叉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骄人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业务规格的着眼点。长期以来,我院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目前,我院不仅设置有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研究生本科生课程87门,而且建成了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准、有特色的精品课程,为优化学院课程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中医内科学》通过广东省精品课程评估验收,成为大学首批省级精品课程。此后,《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等相继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5年,《中医妇科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伤寒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温病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金匮要略》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11年,《中医妇科学》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年,《伤寒论》和《温病学》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迄今,我院共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8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4门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依托国家、省、校三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体系,我院鼓励教研室积极开展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以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专业的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不仅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更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基本工具。一直以来,我院注重使教学内容建立在优秀传统成果和最新医学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努力达到学科基础知识牢、前沿知识新,交叉知识宽的要求。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提出了医学院教材建设的整体思路是“坚持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教材建设,体现特色,提高质量,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经数十年的建设,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3年以来,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40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卫计委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设了《温病学》、《伤寒论》两部省级精品教材。近五年来,我院获行业规划本科教材主编单位21个,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单位4个。

  五、持续的教学改革、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院注重持续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取得显著的效果。在2002和2008年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院为大学两次获优秀成绩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12月,大学接受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学院认真组织、精心准备,最终被认定中医学办学标准全部达标,中医学专业以出色成绩通过认证。

  为了突出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院1984年在全国率先将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三门经典课程回归临床,建立相应的病区,把古典医著的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临床实践体会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创立了经典回归临床,教、医、研同步发展的模式,受到全国同行的好评。温病学关于“大胆改革,回归临床,首创温病学科教、医、研三位一体新体制”获1993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伤寒论关于“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立《伤寒论》教学新模式”获1996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我院积极推进临床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融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与临床实践的搭配,专业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MOOC、SPOC、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注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改革氛围,大力鼓励教研室、教师开展教育教育科学研究,“以科研兴院”的理念指引大批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科研之中。2006年至今,我院共承担校级以上教学课题253项,发表教学论文662篇。近两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我院获国家级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广大教师不断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从1993年起获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22项次,其中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六、庞大的教学规模

  成立初期,我院承当教学任务的班种仅有本科中医和针灸专业、中专、夜大等,年教学时数约为1000多学时。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后,在校医学生人数翻了几番,专业、规模和班种增加显著。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增加的同时,其教学班次增幅较大,学生受教育面广。55年的发展历程中,我院先后承担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管理学等专业以及研究生、本科、成教本科、大专、高职等培养层次的临床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程,年教学班种近50个的课堂教学任务,最高教学时数达13000学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承担课堂教学任务最多的临床医学院。

  我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模式,既是医院又是学院,既面向社会开展卫生医疗业务,又承当医学生的管理培养重任。目前,我院共管理本科以上教育层次的在籍学生3900多人;此外,作为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之一,我院还承担大学各学院临床专业的见习和实习等临床教学人。随着不断发展及壮大,医院的临床教学能力和规模日渐增长,每年承担的临床教学任务由初期的每年20人到如今的每年800人,培养层次由初期的单一本科实习发展到如今的本科见习、本科毕业实习、硕士培养以及博士培养等多层次临床教学。

  七、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我院树立质量立院的理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了管理规范化、办学规模化、教学特色化、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多层次多专业多班种的办学格局。

  本科生培养方面,我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及各类竞赛成绩骄人,如2015年获全国首届《黄帝内经》知识竞赛二等奖、2016年全国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以及4个单项奖;本科学生黄超原发表了SCI影响因子为5.01的论文,实现本科生发表SCI论文零突破等。对教学基地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均感满意,普遍认为我院学生医德医风好,工作勤奋、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思维活跃,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积极发挥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型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协作,鼓励在读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研究机构学习交流,营造健康、优质的研究生学术生态,不断活跃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发掘中医药优势,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又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院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逐年稳步提升,近3年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167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8.063,其中58人申报并获得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成果奖励,奖励金额高达47.2万元;有53人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0人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立项资助,18人获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奖,15人在全国中医药研究生创新发展论坛上获奖。近3年赴海外学习研究生人数达45人,其中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2人,获大学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32人,获奖人数连年来在全校各院所中独树一帜。

  八、结语

  五十五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我院教学工作业已初具规模,走上发展壮大之轨。我院教学工作之所以有今日之辉煌,离不开广中医一院前辈们的汗水与心血,吾辈宜承前人之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开辟新时代新发展的新轨道!

招生简章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共 14 篇简章
更多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 
2年
学制
2.00万
学费
广东 
网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