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东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始建于1948年10月,其前身是东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1950年畜牧专业独立建系,称畜牧系;1993年3月,改称动物科学系;1997年10月,动物科学系与动物营养研究所合并,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学院1949年招收本科生,195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科专业

  学院现设置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动物生产系、水产养殖系、草业科学系。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试点专业。2017年,畜牧学学科牵头的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设有畜牧学、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下设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水生动物保护与生产)和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水生动物保护与生产、畜牧-农业硕士、渔业发展-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草学方向-农业硕士)。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25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理事长1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长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

办学条件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牵头建设“北方高寒地区畜牧业健康、安全、高效发展”省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级专业和学科平台,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卓越人才。作为中国畜牧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向社会培养输送本科生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一大批优秀学子奋战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上,为中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自创建以来,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肉脂型猪新品种“哈白猪”、第一个瘦肉型猪种“三江白猪”和第一个蛋鸡新品种“滨白42”,制定出我国第一个“肉脂型猪饲养标准”,设计我国第一条养猪自动生产线,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农业部、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省长特别奖暨重大科技效益奖,为我国畜牧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学院累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各级科研课题32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2亿元。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8项,其中单安山教授主持完成的《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合作办学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16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国际化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已先后派出42人出国留学,有100多人次出国进修、考察、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进行合作研究。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全体动科人将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动科精神,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学院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招生简章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共 3 篇简章
更多
3年
学制
1.80万
学费
黑龙江 
周末班 
3年
学制
1.80万
学费
黑龙江 
周末班 
3年
学制
1.80万
学费
黑龙江 
周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