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二)

  三、材料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 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

  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 “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流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 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纽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理解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

  (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6分)

  (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4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城镇化率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9月25日)

  材料2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1)分析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分)

  (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分析新时代党怎样“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5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大会的方针是什么呢?应该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简单讲,就是一个团结,一个胜利。胜利是指我们的目标,团结是指我们的阵线,我们的队伍。我们要有一个团结的队伍去打倒我们的敌人,争取胜利,而队伍中间最主要的、起领导作用的,是我们的党。没有我们的党,中国人民要胜利是不可能的。”

  “过去常说,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那是写文章的词藻。我们这回说,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准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在党内,在革命队伍内,我们有一条方针,就是团结,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材料2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这次会议开了一个多月了,就要结束了,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将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加强团结。”

  “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团结,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当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2022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当时的形势和党的任务,说明毛泽东强调“有了偏差,就喊看齐”的重要性。(5分)

  (2)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如何理解“一百年来,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5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事业,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杂交水稻到量子计算机,我国每一项举世瞩目科技成就的问世,都离不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矢志报国、奋力攻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的榜样既有铸造“天眼”的南仁东、探测深地的黄大年、北根高原的钟杨等,还有依然砥砺前行的孙家栋、黄旭华、屠呦呦等,他们以科学报国的品行和攻坚克难的毅力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习近手总书记指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大贡献。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14日)、人民网 (2022年11月16日)

  材料2

  钱七虎是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

  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60多年前,钱七虎从国外学成回国后,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60多年来,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克服了环境艰苦、条件不足、问题复杂的诸多困难,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我国城市人防工程毁伤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近年来,钱七虎带领团队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了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大理论与技术体系,制定了我国首部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在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地下储备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重大建议。由于贡献突出,获得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国技术奖,2022年被授予“八一勋章”。

  创新决定未来,创造引领未来。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技术创新,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到突出的位置。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15日)、《光明日报》(2022年8月1日)

  (1) 为什么新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6分)

  (2) 钱七虎为国铸盾的科学实践,对当代青年进行创新创造有何启示?(4分)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在世界百年来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发展进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22年11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的当天,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了80 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其发表的题为《80亿人口,一个人类》署名文章中表示,人类发展抵达这一里程碑的时刻,是庆祝多样性和进步的时刻,他同时指出,人类大家庭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不平等问题也愈发严重,世界正逐渐走向分裂; 粮食、能源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打击最大。这也是人类思考对地球负起共同责任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新华网 (2022年11月16日)

  材料2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作为全球80亿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想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以发展促民生典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 2021年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 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 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 1.7%至 6.2%、全球收入增加 0.7%至2.9%。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响应,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60余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中国所作的努力无可比拟。

  针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之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这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提供了中国答案。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6月11日)、新华网(2022年9月14日、11月22日)

  (1) 为什么说“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5分)

  (2) 中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体现出怎样的外交理念与大国担当? (5分)

  以上是为大家带来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顺利上岸。

推荐简章

更多

    相关文章

    0/300
    精彩留言
    暂无数据
    暂无留言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题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4年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 2024年郑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 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